读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有感

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我这个一般情况只在kindle上买书看书的人,在简书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后,感觉非常不错,内容和观点比较适合我现在的状态,于是马上在亚马逊上下单买了一本。现在过去快2周了,大概看完一大半了,好书要慢慢读啊,先写篇读后感总结一下吧,免得后面忘记了。看书是一种输入,写出读书笔记是输出,要把时间放在输出型兴趣上,这是书中的一个观点。以后我每读完一本书都会写篇读书笔记,喜欢大家监督啊。
写读书笔记时才发现自己看书的一个严重问题,看完后不记得书的目录结构,只记得一些感兴趣的观点,很多没有共鸣的观点,因为没有掌握书的结构,以后肯定也不会有印象。

在这本书中,作者采铜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
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便可以日益精进,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道。
看上去挺美的啊,但是为什么厉害的人还是很少呢?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知道不等于能够做到。有了方法,真正达成目标还是需要持续地努力和付出。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们的努力更有效果。下面书的目录: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时间之尺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一、 活在“全部的现在”
(从当下出发,联结过去与未来)
二、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
(如何解决远期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三、 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四、 “快”与“慢”的自由切换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第二章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一、 从终极问题出发
(以人生终极目标作为首要原则)
二、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
(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三、 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
(选择太多怎么办?)
四、 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
(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第三章 即刻行动
——改变一切的核心力量
一、 “现在”就是恰当的时机
(不管怎样,只要开始就好)
二、 精益创业的行动启示
(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
三、 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
(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四 、 三行而后思
(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第四章 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一、 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
(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二、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三、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你能够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四、 分离的知识,难以解答真正的现实
(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第五章 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一、 大脑需要“断舍离”
(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
二、 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
(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三、 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
(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
四、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周密思考)
第六章 努力,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才能
——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
一、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
(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二、 没有突出的长板就是危险
(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三、 你是“差不多先生”吗?
(绝不苟且,才能做到极致 )
四、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
(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 )
五、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
(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起真正的兴趣)
第七章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一、 “学渣”与“学霸”都不是好选择
(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二、 从“游乐场”到“荒野求生”
(怎样从大学走向社会?)
三、 独特性,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 请坚持你的与众不同! )

第一章是时间之尺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讲了要活在当下,要专注做好当前的事情,不要过去追悔,为未来焦虑。这是我们应该有的人生态度,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我有一个5岁的女儿,她每天晚上9点左右都画画,其实就是随便涂鸦了,但她真的是很专注,画画的时候从来不三心二意,被打扰了她会不开心,画完后你问她画了什么,她会很认真地讲给你听,尽管画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我发现很多大人在专注当下这方面还真的应该想孩子学习,总是自以外高效率,同时做几件事情。记起一个关于活在当下的小故事:

一个小和尚问得道的师傅:“您得道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老和尚说:“变化很大。”那到底有什么变化呢,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小和尚不理解:“师傅,这不是一样吗?”老和尚说:“不一样,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的时候只想着砍柴,挑水的时候只想着挑水,做饭的时候只想着做饭。”

专注当下确实能让我在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客观的态度,不把自己的节奏弄乱。

然后介绍了时间的视角: 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和未来视角。我用这套方法检讨了一下自己,发现我这几年总是在消极过去视角和未来视角之间切换:有时会后悔自己错失了太多机会,导致情绪很低落;有时又一直想着未来的事情,对未来报太多希望,以至于影响到现在的状态。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津巴多的建议是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我以后要注意采用享乐主义视角和积极过去视角调整状态。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如何解决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的冲突?

对于人生计划而言,五年确实是一个合适的时间,读完大学需要四年,多数工作从新手到熟手甚至专家五年时间也够了。在我从事的互联网行业,五年时间足够诞生一个互联网巨头公司了,也足够淘汰或兴起一种编程语言或技术平台。发现五年前的自己,确实没有想清楚五年后要做什么,对未来的期望太高了,这是应该是现在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幸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五年后的人生状态也基本上有头绪了。
五年设想可以让我们用情景化,具象化的方式来构想远期未来,使未来鲜活生动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去实施。由于五年的时间跨度足够长,我们就不会把可行性,便利性作为主要判断依据,而是从长期价值出发。
解决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的冲突可以采用两个策略:

  1. 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 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比如如果总是想玩游戏,就把游戏删除掉,虽然你后面还会下载回来玩,但由于玩游戏的成本提高了,玩的次数是能够显著减少的。我在大学里曾经这样做过,记得当时为了考研,反复删除了很多次魔兽冰封王座游戏,还是很有效果的。

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什么是值得做的事情?作者提供了2个角度:一个是当下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二是收益随时间衰减的程度,作者称为“收益半衰期“。收益半衰期是让我的印象深刻的一个词。要多做收益半衰期长的事情,而不要太在意当前收益的大小。对我来说,写技术博客,写文章,参加开源项目,做技术演讲这些事情的收益半衰期都是比较长的,要坚持去做好。
作者给出一个长半衰期事件指南。收益半衰期是一个有效的思维工具,就像一把时间之尺,可以丈量出有长远价值的事物。
第一章最后作者提到了为什么要多读经典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碎片化问题,用时间之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过滤掉噪音信息。

第二章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本文独立博客地址]()

Contents
  1. 1. 第一章是时间之尺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2. 2. 第二章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